不少人在“双11”购物节趁便宜囤很多东西,之后很长时间都用不完。囤积的物品不仅占用了家中空间,降低生活舒适度,过了保质期还会造成浪费。你喜欢囤货吗?
上周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84.5%的受访者在“双11”购物节趁便宜囤了货,日用家居、服装鞋帽和母婴用品是人们最常囤的品类。73.3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囤货后又后悔的经历,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比例更高。面对电商购物节,83.3%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前更冷静了。70.5%的受访者建议做好购物清单,有计划地消费。
受访者最爱囤日用家居、服装鞋帽和母婴用品
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大三女生柳甜(化名)每年都在电商购物节期间囤货。“上次囤货花了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,主要还是一些日用品。今年‘双11’前一周,我就去网上看优惠方式和力度。”
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大三男生楚越(化名)一年大概囤货三四次。“今年一进11月,我就把要买的东西陆续加入购物车,同学间也会互相讨论和推荐,我还特意为这段时间购物存了钱。”楚越说,他的同学中,有人购物后收到快递都来不及拆,在宿舍堆了一大堆。
调查显示,84.5%的受访者在“双11”购物节囤了货,交互分析发现,男性囤货的比例(88.1%)比女性高(84.8%)。83.0%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喜欢通过电商平台囤货的人多,其中19.7%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。日用家居(63.0%)、服装鞋帽(52.0%)和母婴用品(45.0%)是人们最常囤货的品类,其他还有:食品酒水(37.2%)、箱包首饰(34.5%)和音像图书(8.8%)等。
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薛海波介绍,人们的消费动机有许多种,“有人在消费之前就想好,等到一个时间点再做采购。也有人看到了优惠活动,即使没有即时需求也依然购买。还有的人消费是有诱发因素,比如计划减肥,虽然一件衣服现在不合身,但未来可能合身,就会引起消费。”他表示,消费决策的前因是多种多样的,购物节时,人们可能更多是被价格这个因素所激发。